-
滑觸線壓降值計算方式
發布時間: 2022-11-02 點擊次數: 1883次在對於(yu) 行車滑觸線進行更新換代時,一般需要經過 4 個(ge) 步驟:其一,對經長期使用已腐蝕老化的原支架進行拆除;其二,新支架固定;其三,滑觸線吊裝,其吊裝包括:吊架固定、滑觸線間連接以及集電器等裝配;其四,滑觸線調試,試運行:為(wei) 保證滑觸線運行暢通,需對滑觸線直線段和接頭部分調整,並進行試運行。滑觸線作為(wei) 輸電線路的一種,其截麵選擇參照輸電線路,遵循下列幾個(ge) 條件:(1) 避免正常運行時發生電暈, 60 kV 以下線路可以不考慮;(2)機械強度, 1 kV 以下的Ⅲ類線路單股銅線大於(yu) 6mm2;(3)長期通過的電流應滿足熱穩定的要求,裸線正常運行溫度應小於(yu) 70 ℃;(4)0.4 kV 供電係統允許的電壓變化範圍 +5%~-10%。對滑觸線而言,電壓變化主要表現為(wei) 下降,而且一般要求從(cong) 低
壓屏的饋電開關(guan) 到滑觸線末端,壓降不得超過
12%,否則將影響行車電氣設備的壽命。
1 電阻壓降的估算
電阻壓降:
△U=30.5×I×ρ×L/S
式中, I 為(wei) 電流(A); ρ 為(wei) 電阻率(Ω·mm2/km); L 為(wei) 導體(ti) 長度(km);
S 為(wei) 導體(ti) 截麵積(mm2) 。
銅的電阻率為(wei) 17.5 Ω·mm2/km;鐵的電阻率為(wei)
97.8 Ω·mm2/km;
5# 角鋼的截麵積 S≈50×50-45×45=475 mm2;
5# 角鋼 100 m 在 1 000 A 下的壓降為(wei) :
△U=30.5×1 000×97.8×0.1÷475=35.66 V320 mm
2 銅導體(ti) 100 m 在 1 000 A 下的壓降為(wei) :
△U=30.5×1 000×17.5×0.1÷320=9.47 V320 mm
2 銅導體(ti) 1 000 m 的電阻為(wei) :
R=17.5÷320=5.469×10-2 Ω
考慮到交流電路內(nei) 存在“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",這些效應使電阻值約增加 0.2%~1%左右。鐵的電阻率遠大於(yu) 銅的電阻率, 475 mm2 的 5# 角鋼的電阻壓降比 320 mm2 的銅導體(ti) 滑觸線壓降大許多,且發熱損耗高,這正是角鋼類在大電流滑觸供電被逐步淘汰的原因。另外,以上計算雖然簡單方便,但僅(jin) 考慮了導體(ti) 的電阻效應,沒有考慮相鄰輸電導體(ti) 電磁場的相互影響,即電感對壓降的影響。
2 阻抗壓降的計算
以 JGH-320 滑觸線為(wei) 例計算,忽略鋼材的導電效果,將銅導體(ti) 按圓形近似計算。
銅導體(ti) 等效半徑為(wei) :
r=(S/π) 0.5=(320/π) 0.5=10.09 mm
滑觸線相間距 h 按 400 計算為(wei) :
LA=LC=[0.5+2ln(1.414×h÷r)] ×10-7
=[0.5+2ln(1.414×400÷10.09)] ×10-7
=8.553×10-7 H/mLB=[0.5+2ln(h÷r)] ×10-7
=[0.5+2ln(400÷10.09)] ×10-7
=7.86×10-7 H/m
按較大的 A、C 相(邊相)計算:
X=ωL=2π×50×L
=2π×50×8.553×10-7
=2.687×10-4 Ω/m
=0.268 7 Ω/km
Z=(X2+R2) 0.5
=(0.268 72 + 0.054 692) 0.5
=0.274 2 Ω
100 m 長滑觸線 1 000 A 下的阻抗壓降(線電壓):
△U=Z×I×L×30.5
=0.274 2×1 000×0.1×30.5=47.45 V
所得出的阻抗壓降遠大於(yu) 電阻壓降(9.47 V) 。
△U%=47.45÷400=11.86將計算結果與(yu) 表中的數據對比,表中所列數據與(yu) 計算所得到的結果吻合。此外,相間距離 h 減小可以降低阻抗和阻抗壓降,但因受集電器高度、瓷瓶高度限製,不可隨意縮小。表中, JGH-85 滑觸線和 JGH-320 滑觸線在 1 000 A-100 m(滑觸線的實際運行電流 -長度)的線路壓降分別為(wei) 18%和 11.86%,截麵積增加了近 3 倍,壓降僅(jin) 下降 34%,說明僅(jin) 靠增大滑觸線截麵積降低壓降是不合適的。
- 下一篇:集電器碳刷塊磨損的原因是什麽?
- 上一篇:起重機械事故特點及其安全管理